隨著長江中下游各省市進入梅雨季節,多地出現暴雨等強降水天氣。近日,由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組織,聯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江蘇省氣象局、安徽氣象科學研究所、山西人工降雨防雹辦、湖北省氣象局等國內外十余家單位和高校共同開展的2020年長江中下游梅雨鋒暴雨科學試驗在湖北正式啟動。
(視頻來源:人民網)
6月18日,一架載有大氣和云物理探測儀器的飛機從宜昌三峽機場冒雨起飛,反復穿云飛行探測云粒子、降水粒子的數濃度、譜分布及圖像信息等多項信息。
這架專門為氣象服務的飛機裝備齊全,技術先進。擔任飛行任務的山西成功通航質控部氣象設備維護員牛森介紹,飛機架設的云雷達,可以讓工作人員在飛機上就能知道云的形狀、飛機在云的位置等,利于在探測時調整飛行姿勢。飛機的機翼、機頭、機尾載有航空氣象綜合系統測量系統、氣溶膠探測儀、云組合探測儀、降水成像儀、積冰儀、露點儀等設備,所有的探頭信息通過機艙內的系統匯總到一個界面。
▲圖:湖北宜昌三峽機場,觀測飛機首次起飛,項目組在飛機上記錄相關觀測數據,圖片來源:見水印
在荊州和咸寧,觀測人員通過對流層風廓線雷達、毫米波云雷達、微波輻射計、GPS探空系統等地面觀測設備的觀測,并配合飛機觀測和天氣演變,進行不定時的觀測。
“風廓線雷達可以探測垂直高度上的三維風速、風向,毫米波云雷達可以監測云的變化。”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斌介紹,降水是風的運動使水汽形成云,云再形成雨,因此這些設備對于提高降水預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彌補了一些傳統氣象觀測設備的不足。
▲圖:開展飛機測試,機翼DMT設備介紹,圖片來源:見水印
▲圖:微波輻射計正在野外執行觀測任務
▲圖:野外科學試驗基地,項目組施放探空氣球,圖片來源:見水印
▲圖:荊州江陵觀測基地,項目組對新安裝的二維視頻雨滴譜儀(2DVD)進行調試,圖片來源:見水印
地面、飛機、衛星相互配合的聯合觀測試驗,以飛機觀測的云內微物理特征參量為基準,檢驗地基觀測數據的合理性和準確度,改進優化地基遙感反演云和降水微物理特征參量的算法。
本次科學試驗將持續整個梅雨期,使用風廓線雷達、微波輻射計、C波段雙偏振雷達、毫米波云雷達、云高儀、雨滴譜儀等多種地面觀測設備開展地基觀測;同時還啟用了搭載有云雷達和云中水凝物探測儀的飛機進行空基觀測,用于探測云滴微物理特征及云底氣溶膠粒子的譜分布;通過衛星遙感進行星基觀測,探測梅雨峰的發展情況及移動路徑。
▲圖:中國氣象局長江中下游暴雨監測野外科學試驗基地,圖片來源:見水印
本次科學試驗旨在通過針對梅雨鋒降水開展地基、空基、星基聯合觀測,融合應用多源觀測數據,探究梅雨鋒暴雨中尺度系統動力和熱力結構以及暴雨云團的水凝物結構和微物理特征,揭示水汽和環境場條件影響降水云發生發展的機制,對比梅雨鋒系統長江中游和下游的結構特征差異,分析研究梅雨鋒系統自西向東移動中的變化規律,促進我國強降水預報技術和能力進一步提升。
(來源:人民網、長江云)
杭州淺海助力本次科學試驗氣象設備集錦
01 機載探測 美國DMT公司云凝結核分析儀 CCN
02 機載探測 美國DMT公司云組合探測儀 CCP
03 機載探測 美國DMT公司降水成像儀 PIP
04 機載探測 美國DMT公司被動腔氣溶膠探測儀 PCASP
05 機載探測 美國BMI公司等速進氣系統 ISO
06 地基觀測 美國Radiometrics公司微波輻射計MP-3000A
07 地基觀測
08 地基觀測 德國Metek公司微雨雷達
浙ICP備17036607號-1
總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長河路475號和瑞科技園S2幢1301室
電話:86-0571-81956003 杭州淺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